中國控制閥領域專家 馬興平
國內控制閥生產企業經過多年發展,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,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與國外控制閥生產企業的各種差距正在逐步縮小,但高溫、高壓、高壓差、低泄漏控制閥領域,乙烯裝置中的主要控制閥,煤化工項目中的特殊控制閥領域,核電站中核島部分用控制閥領域還需要開發,國內控制閥企業需要苦練內功,加強基礎工作管理,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打下功夫:
01宣傳資料
國外控制閥宣傳資料一般分為三種:第一種為一般宣傳資料,該宣傳資料只告知用戶本公司生產產品的品種、規格和用途,主要用于展會和一般宣傳用。第二種宣傳資料為《選型樣本》,該宣傳資料專供設計、選型使用,這些資料內容詳盡,印刷精美,裝訂豪華,便于保管,可滿足各類用戶設計選用。第三種為《安裝使用說明書》,專供隨機文件用,該文件只說明本產品安裝、使用注意事項就可以了,特別突出有關安全、環保的提示,而國內控制閥生產廠家一般是兩種宣傳資料,一是《選型樣本》,供設計使用單位選用,國內控制閥生產企業編制的《選型樣本》許多參數、圖表不全,選用時還需與生產廠家有關人員進行溝通后方能選用;二是《使用說明書》,該《說明書》又把有關品種、規格、技術參數及主要技術性能指標羅列一遍,而用于安裝、使用、調試、維護等細節表述略顯不夠。
02產品質量
國內控制閥生產廠家除了上面提到的有關差距以外,還應在細節上多下功夫。我們的產品樣機做得挺好,成批生產后質量就下降了。出口產品及用戶需要廠內監造產品質量要比常規產品好一些,很多細節上不按標準,不按工藝出廠校驗和檢驗。使得國產控制閥大毛病少有、小毛病不斷。國內許多行業的大修周期已由一年至一年半提高至四年至五年,對控制閥的質量要求自然也就提高了。
03價格體系
國內控制閥生產廠家應制定合理的價格體系,因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等企業對控制閥要求很高,所以對待他們的企業不要一味低價,應留有一定裕度。采用好材料,好工藝,做好售前、售中、售后服務工作,國內很多公司已明確表示對進口同檔次產品最低價中標,對國內閥門采購超低價格產品受害的是他們自己。
04試驗條件
國內控制閥生產廠家目前只能進行耐壓試驗、密封試驗、泄漏量試驗,有些企業可進行流通能力和流量特性試驗。但對于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、火電及核電系統非常重視的高低溫試驗、噪聲試驗、氣蝕、閃蒸試驗、壓力恢復系數試驗等,國內部分規模較小的控制閥生產廠家基本沒有試驗條件。能否由協會,學會牽頭,發改委,工信部給予一定支持,企業自籌一部分資金,在國內建立幾套有規模的實驗室,為國內控制閥生產企業有償服務。
05市場開發
市場開發的關鍵是人才,國內控制閥生產企業可否采取外聘、內招、自身培養等多種形式,使企業中有5-8名市場開發人員。這些人員應對本企業產品相當了解,對國內主要 石油化工、電力、鋼鐵、煤化工、核電等行業的設備及工藝,對國內項目招投標程序都應有較深了解,有的放矢地開展售前、售中服務工作。
06數據庫的建立
國內控制閥生產廠家有些已經進行ERP信息系統化管理,這些廠家應在ERP管理基礎上做好控制閥數據庫的建立工作。數據庫應包括用戶單位名稱、選型單據、來往傳真、郵件、訂貨合同、產品位號,安裝、投運時間,詳細維修記錄、易損件更換情況等數據。最后應達到只要用戶一報出使用單位和位號,我們就應拿出該產品的全部檔案資料。凡是已經核認證的企業就是這樣管理核電閥門的。有些石化企業已開展壽命周期管理工作,對數據庫的依賴性越來越高。
07維保工作的嘗試
目前國內大型石化公司的儀表維護工作分為兩種模式:一種是傳統模式,公司設有機動部(設備部)統籌下屬各分廠的儀表維修工作,各分廠有較大規模的儀表車間,負責本廠儀表的日常運轉和維護工作。另一種模式是公司中已無任何儀表維護人員,全廠只設少數儀表管理人員,全廠機、電、儀維保工作,全部外包給有關專業維保隊伍。由常駐在現場的維保隊伍負責全廠的維保工作。兩種方式都存在著維保人員對控制閥維修技能的欠缺。急需專業的控制閥維修人員為他們服務。吳忠儀表、徐州阿卡、上海大通、南京自控等企業在此方面有較好的業績和經驗。
結語
當前控制閥行業正在面臨重新洗牌階段,一些依靠閥體、閥蓋減重,在材料上使用偷梁換柱的來降低成本的企業正在逐步淘汰,一些沒有自主品牌,依靠給一些企業做OEM代工的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,一些老牌控制閥生產企業由于體制和經營管理等原因正在退出市場。這給我們有能力的成長型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。國內控制閥生產企業要苦練內功,加快產品結構調整,研發生產出國內急需的目前采用進口原裝的部分產品,加快由生產制造型企業向現代服務性企業轉化步伐,為民族品牌爭光,為中國人民爭氣。